產蛋箱的設計 與安裝 |
產蛋箱的設計應能滿足種母雞產蛋的自然習性,如清潔、干燥、陰暗、僻靜等。 產蛋箱通常設計為1-2層,每4只雞使用一個產蛋窩。每個產蛋窩的大小約為30cm寬×35cm深×30cm高。產蛋箱的底最好考慮使用活動底板,前沿擋板高度應能保持箱內有足夠的墊料。 設計產蛋箱時應考慮通風良好且無賊風。 在分段式飼養的雞舍,產蛋箱應在雞群從育成舍轉入產蛋舍之前安裝;在全進全出式飼養的雞舍,一般在22周齡安裝產蛋箱。 產蛋箱安裝的高度應適宜,便于種母雞進出產蛋窩,而且又不易被地面墊料所污染,同時,還能為種母雞提供一個躲避種公雞騷擾的產蛋場所。一般最底層產蛋箱的進出踏板距墊料高度不應超過45cm。底層踏板和第二層踏板的間距不應少于15cm。 產蛋箱的數量應按開產時種母雞的實際存欄量,以及每個產蛋窩最多供給四只種母雞使用為基礎進行計算。產蛋窩不足,將會使地面蛋、臟蛋或窩內破損蛋增多。 由于種蛋在產出后首先接觸的是產蛋箱內的墊料,因此,應盡量使用潔凈、衛生、優質的產蛋箱墊料。通常建議使用烘干的松木刨花:因其質地松軟且對昆蟲、細菌和霉菌具有一定的天然抵御性。
|
訓練母雞 使用產蛋箱 |
至少在見蛋前一周,打開產蛋箱上一層產蛋窩。見到第一個種蛋時,打開下一層產蛋窩。 將雞只按下列方法訓練: √見到第一個種蛋以后,將5—7天之內所有產的蛋都放入產蛋箱,吸引母雞進入產蛋窩。 √每小時要在雞舍內來回走動,驅動所有雞只遠離墻邊和角落。 √每小時要將蛋車通過雞舍中央,用小旗將雞只從產蛋箱下趕出。 √整個生產周期每小時都要撿出窩外蛋。 √最后一次撿蛋之后,趕出所有母雞并關閉產蛋箱,防止雞只趴窩,弄臟產蛋箱墊料。第二天開燈前將產蛋箱打開,以便早產的雞只可以進入產蛋。 若采用機械式產蛋箱,可參考下列方式進行訓練: 在轉群后前3-5天將產蛋箱提升至2米高處,使雞只便于從地面到棚架上采食和飲水。產蛋箱落下后,在通常收集種蛋的時間使集卵帶每天至少全線運轉四次,使雞群熟悉該系統。 按下列方法訓練雞只使用產蛋箱:雞只吃料時,撿起所有地面蛋和死雞。雞只吃完料后,在地面上來回走動將雞只趕到棚架上。要避免在棚架上走動,防止雞只使用產蛋箱時受到干擾。下午每小時都要在地面上來回走動一次。 |
種蛋護理
種蛋收集 |
當人工集蛋時,可在雞舍中央安裝吊車來提高工作效率。若雞舍內灰塵過大,蛋車上應有遮蓋。 揀蛋前,特別是在收揀地面蛋和死雞后應洗手并消毒。不要在收集種蛋的同時收揀死雞。 常溫下每日至少揀種蛋4次;當室溫過高或過低時應增加揀蛋的次數,以便能盡快地消毒和冷卻。及時收集還能降低種母雞對種蛋的意外損傷。 收集種蛋的準確時間取決于每天早晨開燈和喂料的時間:一般前兩次收集的種蛋,分別占當天總產蛋量的約30—35%;后兩次收集的種蛋,分別占當天總產蛋量的15—20%。如果一次收集種蛋的百分比超過35%,臟蛋和破蛋的數量就會增多。 如果勞動力允許,我公司建議每天最好收集六次種蛋。時間分配大致如下: 7:00第一次收集 8:40第二收集 10:40第三次收集 13:00第四次收集 15:40第五次收集 19:00第六次收集 種蛋應收集在干凈的孵化盤或纖維性蛋盤內,最好是孵化盤。不提倡用籃筐集蛋,因為這樣會增加破損和相互污染。 收集種蛋時,合格蛋、臟蛋、破蛋和畸形蛋(小型蛋、雙黃蛋、薄殼蛋、軟殼蛋、沙皮蛋等) 要分開收集和存放,并單獨標記和記錄。 在場內運輸種蛋時,要遮蓋運蛋車,防止灰塵落到種蛋上。 最好入孵從產蛋箱內收集的合格種蛋。有些生產者會刮掉某些種蛋上粘有的贓物,然后再入孵。一般蛋上粘有的少量贓物可用塑料、木質刮板,或用大拇指甲刮掉。我公司不建議使用砂紙擦,砂紙會破壞種蛋的蛋殼膜,并將污垢壓入蛋殼的蛋孔中,導致孵化過程中的臭蛋和爆蛋增多,并增加孵化器和出雛器的污染程度。 在處理臟蛋時,應在遠離干凈種蛋的地方進行,避免交叉污染。 干凈的種蛋和經過處理的臟蛋要分開儲存,并在不同的孵化器中入孵。 |
種蛋挑選 |
一般作為可入孵的種蛋,其質量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母雞并非總是生產合格種蛋。因此生產者應挑選出不合格的種蛋,將其與準備入孵的合格種蛋分開。產蛋過程中不同類型的種蛋及其孵化效果請參見下表。 |
不同類型種蛋孵化效果比較 |
||||||
種蛋類型 |
受精率 |
早期死亡 |
中期死亡 |
晚期死亡 |
受精蛋孵化率 |
失水率 |
正常蛋 |
98.3 |
3.9 |
0.0 |
4.5 |
91.6 |
10.7 |
沙皮蛋 |
98.2 |
6.3 |
0.0 |
2.3 |
91.4 |
10.8 |
淺黃色蛋 |
99.4 |
5.3 |
1.2 |
4.1 |
89.4 |
10.5 |
丘疹皮蛋 |
93.8 |
30.0 |
0.0 |
12.5 |
57.5 |
13.3 |
波紋蛋 |
98.4 |
21.7 |
0.0 |
16.7 |
61.6 |
11.9 |
大波紋蛋 |
90.0 |
21.7 |
0.8 |
15.0 |
63.3 |
11.4 |
小蛋 |
87.8 |
30.1 |
0.0 |
6.1 |
63.8 |
11.6 |
圓形蛋 |
90.0 |
30.0 |
0.0 |
20.0 |
49.7 |
12.7 |
畸形蛋 |
95.2 |
25.1 |
0.0 |
11.9 |
63.0 |
13.0 |
白殼蛋 |
84.2 |
13.4 |
0.0 |
10.1 |
76.5 |
14.0 |
生產者必須根據蛋重、外殼質量、形狀、顏色和潔凈程度來挑選種蛋。 不同的生產者對蛋重有不同的要求。當雛雞外銷時,客戶會要求雛雞初生重高于38克,因此蛋重最少要求為55克以上。如果是自己飼養(如一條龍企業),小雞可以分開飼養,加強護理并多養1-2天即可,因此,重量小于48克的種蛋也可以入孵,48克種蛋孵出的雛雞體重大約為33克。一般情況下,雛雞體重占種蛋重的68%,每一克蛋重的變化會在肉雞42日齡時影響其至少7-10克的體重。 目前,具有某些性質的種蛋會導致孵化率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可能是由于蛋殼氣體交換的改變或pH值的改變。由于蛋殼結構不同,造成種蛋的失水也不同,這一點似乎比較容易理解。但重要的是,必須將那些破裂、薄殼、異形、丘疹狀和臟污的蛋淘汰掉。每個孵化廳必須根據這些最基本的要求來制定自己的挑選標準。種蛋挑選的標準決定著出雛的整齊度和雛雞脫水的程度,并直接影響著雛雞的質量。堅持一貫的嚴格挑選工作是保證雛雞質量的重要因素。 |
種蛋消毒 |
種蛋應進行正確消毒。種蛋若不及時快速地消毒,在正常室溫下蛋殼表面的細菌和霉菌將迅速繁殖,并可穿過蛋殼進入蛋內。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最好在種蛋收集后馬上進行消毒。 消毒種蛋通常有以下三種常用方法:(1)甲醛氣體熏蒸;(2)噴灑消毒劑;(3)消毒液浸泡。 用甲醛熏蒸種蛋或許是蛋殼表面消毒的最好方法。但據知甲醛是致癌物質,應謹慎使用。種蛋噴灑消毒證明為替代甲醛熏蒸的有效方法。 雙氧水噴灑消毒液的配置:必須使用經過試驗證明不影響孵化率的化學制劑。使用1%雙氧水,并用醋酸調節其pH值,季銨作為表面活性劑,進行雙氧水噴灑消毒液的配置如下: |
雙氧水噴灑消毒液的配置表 |
||
配方雙氧水1% 醋酸0.05% 季銨175ppm 配制19公斤溶液使用: 50%雙氧水380ml(13oz) 20%醋酸50ml(1.7oz) 11%季銨30ml(1oz) 水18540ml(624oz) 總計19公斤(5加侖) 注:若使用30%雙氧水則用(640ml(22oz)) 若使用5%醋酸則用(190ml(6.4oz)) |
其它可選用的有效噴灑消毒液配置表 |
季銨 甲醛 季銨/甲醛 雙氧水 液氯 酚類 戊二醛 |
1000-4800ppm 1.0-1.5% 混合劑 1200ppm/甲醛1.0-1.5% 1.0-5.0% 30-40ppm的氯 1600ppm 1000ppm |
只能使用優質的水源來配制消毒劑溶液。要確保水中無微生物,鐵、鎂離子含量低,硬度小且酸堿度適宜。 我公司建議在雞場時用粗液滴噴灑所有種蛋,并保證每枚種蛋的表面完全被消毒劑所潤濕。種蛋運回孵化廳后,還應進行二次噴灑消毒,在孵化廳最好采用可發泡的噴灑消毒劑,泡沫比液滴噴灑效果更為有效,因其使消毒劑在種蛋表面停留時間較長。 使用纖維蛋盤時,揀蛋前需噴灑整個蛋盤表面,以確保每枚種蛋的下半部分也得到消毒。裝箱前,蛋盤和種蛋均應徹底晾干。 從每個種蛋箱內任意取出六枚種蛋,將種蛋的大頭在標準營養瓊脂培養皿上滾動并封上蓋。在正在運轉中的孵化器內培養24小時后查驗菌落計數,培養48小時后查驗霉菌落計數。若無法進行生物監測,可在消毒劑中用食用色素來判定消毒劑的施用是否正確。 不要使用小型噴霧器或其他需人工操作并需反復添加液體的器具。目前市場上有一些帶壓力泵的噴霧器較為適用。 種蛋一經消毒,必須確保其只能與潔凈的器物接觸。應盡量減少挪動種蛋的次數。 當消毒后的種蛋尚濕時,若有可能,可加以遮蓋以防塵土污染。 通常情況下,將噴灑消毒液置于室溫下保存。但在寒冷季節,應將消毒液保存在24-38℃,防止種蛋遭受極端溫差的應激。 注意:有些消毒液(例如季氨)會影響孵化率。所有消毒液在使用前一定要檢測。我公司技術服務人員會向您提供噴灑消毒的示范程序和其它消毒方法。 |
甲醛熏蒸消毒 |
我公司建議在種蛋收集后,應立即進行熏蒸消毒。為安全起見,負責熏蒸種蛋的人員必須堅持正確使用橡膠手套、眼鏡和面罩。 一般種蛋的熏蒸濃度為:每立方米熏蒸室或熏蒸箱體積,使用43毫升甲醛和22克高錳酸鉀。熏蒸種蛋時,熏蒸室或熏蒸箱內的溫度應保持在24℃以上,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5%或以上,效果最佳。若熏蒸室或熏蒸箱空間較大時,可用攪拌風機將甲醛氣體攪拌均勻。熏蒸完畢后,用排風機將所有氣體排出干凈〔約40分鐘〕。 應特別注意:甲醛在低溫時可發生聚合作用,應于室溫下使用,以發揮其最大功效。
|
種蛋的儲存 |
無論收集、碼放、包裝或儲存種蛋時,種蛋鈍端(大頭)一定要朝上。
種雞場的儲蛋間必須配備空調器和加濕器(切記不可弄濕地面)。儲蛋間的溫度應保持在18℃,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5%。若種蛋需儲存的時間較長,溫度應略低一些〔如16℃〕。 儲蛋間應備有準確的溫度計和濕度計,每天至少應記錄其溫度和相對濕度4次。 50周齡以下的種雞群,其種蛋若要達到最佳孵化率,理想的儲蛋時間應為3-5天;50周齡以上的種雞群,其理想的儲蛋時間應為2-4天。
要經常清理消毒儲蛋間(種蛋暴露在蛋箱外時不要清掃地面),最好每周用消毒劑擦洗蛋庫頂棚、墻壁和地面;用消毒液或消毒水(氯、雙氧水)擦洗加濕器;用消毒劑清洗蛋庫冷卻器外部的冷卻管;保持排水管通暢;冷卻器外殼也須拆下清洗。 貯蛋間只能用于貯蛋,不得在蛋庫存放食物、設備及其它用品。儲蛋間必須保持空氣流通。 不要將尚有余溫的種蛋裝箱;應在種蛋冷卻12-24小時后再進行包裝。 用清潔、已消毒且帶有空調的車輛將種蛋運到孵化廳。
|
種蛋出汗 |
如果種蛋被冷卻到18℃,爾后轉移到溫度較高的房間,種蛋就可能出汗。種蛋出汗時,病毒、病菌較易穿過蛋殼,污染種蛋。 為避免這一現象,整個種蛋儲存和處理過程中(種雞場、運輸途中、孵化廳)都要保證正確的溫度和濕度條件。 為防止出汗,請參閱表35,該表列出與室溫相關的最大相對濕度,超出此范圍種蛋就會開始出汗。 |
|||
表35:種蛋表面水氣凝結表 |
||||
種蛋室溫度 |
種蛋溫度 |
|||
18.3℃或65℉ |
20℃或68℉ |
|||
℃ |
℉ |
若種蛋室內相對濕度高于下列數值,種蛋就會“出汗”: |
||
21.1 23.9 26.7 29.4 32.2 35.0 37.8 |
70 75 80 85 90 95 100 |
83% 71% 60% 51% 43% 38% 32% |
91% 79% 68% 57% 48% 42% 35% |
通常孵化器本身具有足夠的加熱能力,種蛋可以不用預熱直接從蛋庫入孵到孵化器。這樣可有助于種蛋以均勻的速率升溫,防止出汗。 |
測量種蛋比重 的方法 |
下列方法(由M.K.Eckman于1981年開創)可用來測定種蛋蛋殼的質量。 所需設備
|
操作步驟
按下列方法制備4份鹽溶液和2份氯溶液: 1號桶-15.1升水+1.5 公斤鹽,比重等于1.070 2號桶-15升水+1.63公斤鹽,比重等于1.075 3號桶-15升水+1.81公斤鹽,比重等于1.080 4號桶-15升水+1.86公斤鹽,比重等于1.085 5號桶-1號沖洗液10%含氯溶液(1份液氯(5.5%)+9份水) 6號桶-2號沖洗液10%含氯溶液(1份液氯(5.5%)+9份水) 用比重計調整每一份溶液的比重,比重計將漂浮在比重液表面,即可顯示比重數據;加鹽可增加比重,加水可降低比重。 提取1.5打雞蛋樣本(18個左右)放入1號溶液中(比重為1.070);將漂浮者放在標有1.070記號的蛋盤內,將下沉者置于下一號溶液中(比重1.075)。 重復進行上述步驟直至將所有雞蛋漂浮完畢或都通過上述4號溶液(比重1.085)。 統計在每種比重液中漂起雞蛋占總數的百分率,比重最高的雞蛋蛋殼質量最佳。 這些雞蛋需經過2種10%(5.5%)氯液清洗后方可入孵。 |
種蛋比重與孵化率的關系 |
下列所示為不同比重與孵化率之間的關系: (R.McDaniel,1977) |
雞群 1 (34周齡) |
雞群2 (52周齡) |
||||
比重 |
%比重 |
%孵化 |
比重 |
%比重 |
%孵化 |
1.075 1.080 1.085 1.090 1.095 1.100 |
4 19 32 26 14 4 |
90 94 92 95 93 95 |
1.065 1.070 1.075 1.080 1.085 1.090 1.095 |
0.7 7 18 36 25 11 2 |
78 81 87 93 93 92 90 |
執行并維持合理的免疫程序,將有助于確保雛雞帶有較高的母源抗體,并使蛋殼免于疾病的侵襲。蛋殼質量不良將導致蛋殼裂隙、過多的水分蒸發、細菌侵入的機會增加,并將減少胚胎發育所需鈣的來源。蛋殼質量可用測量儀測定其厚度或采用測定種蛋比重的方法來衡量。 |